您現(xiàn)在的位置: 跨考網公共課政治馬原正文

2017考研政治馬原重點知識點梳理(6)

最后更新時間:2016-05-17 15:33:38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眾所周知,馬原在考研政治所占的分值是最大的,約22分。對馬哲的復習如果不過關,那么考研成功和考生失之交臂的可能性是十有八九的。特別是經常有很多理科生說馬哲有很多的知識點,多而雜,那么到底哪些是需要重點掌握的。跨考小編對2017考研政治馬原的重點知識進行了梳理,下面是2017考研政治馬原重點知識點梳理(6):

2017考研政治馬原重點知識點梳理(6)

點擊進入免費課程咨詢<<<<

37.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1)歷史觀是人們認識社會歷史現(xiàn)象、解決社會問題時所采取的根本觀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時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2)社會存在屬于社會生活的物質方面,是社會實踐和物質生活各種條件的總和;社會意識屬于社會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會精神生活過程。

(3)如何處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是區(qū)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根本標準。

38.地理環(huán)境和人口因素在社會形成和發(fā)展中的作用

(1)自然環(huán)境是社會存在或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自然環(huán)境的作用要受社會發(fā)展狀況的制約,特別是受物質資料生產方式的制約;自然環(huán)境不能決定社會的性質,不能決定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2)人口是社會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在社會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人口因素要受社會生產狀況和社會制度的制約,它不能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社會形態(tài)的更替。

(3)社會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構成了人類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基礎唯物史觀認為,人類的第一個歷史活動是

A.吃喝穿住 B.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

C.人的自覺意識活動 D.結成社會關系【B】(2004年單選題第1題) 。生產活動是全部社會關系的物質根源。生產實踐和生產方式決定著人類社會的政治結構和文化觀念結構。

(4)為維護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fā)展的物質生活條件,就必須努力實現(xiàn)人類社會與自然的協(xié)調發(fā)展某地鄉(xiāng)村公路邊有很多柿子園。金秋時節(jié),農民采摘柿子時,最后總要在樹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農民們說,這是留給喜鵲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鵲都在果樹上筑巢過冬,到冬天也不飛走,整天忙著捕捉果樹上的蟲子,從而保證了來年柿子的豐收。從這個實例中,我們受到的啟示是

A.事物之間有其固有的客觀聯(lián)系

B.人們可以發(fā)現(xiàn)并利用規(guī)律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

C.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

D.保持生態(tài)的平衡是人類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ABD】(2007年多選題第18題)在數(shù)月前由國家有關部門舉辦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個別具匠心的設計:三扇門上各有一個問題:“污染環(huán)境的是誰?”“飽受環(huán)境惡化之苦的是誰?”“保護環(huán)境的是誰?”拉開門,里面各是一面鏡子,照出的是參觀者自己。

請回答:(1)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了人類實踐活動中的什么基本關系?

(2)如何理解“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3)用辯證法關于度的觀點說明:“地球能夠滿足人類的需要,但不能滿足人類的貪婪。”

【答案要點】 (1)這一精巧的設計反映的是人類實踐活動中人與自然界的關系。這3 個問題之間具有內在的聯(lián)系,都直指人類自身。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觀規(guī)律,人類能夠認識和遵循自然規(guī)律,合理利用自然資源達到自己的目的,但人類不能不顧自然規(guī)律,為所欲為。否則,最后受傷害的還是人類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質的量的限度。度的辯證原理要求人們在實踐活動中應當掌握“適度”原則。自然界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但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人類可以而且應當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但不能無節(jié)制地過度索取。只有這樣,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諧,實現(xiàn)經濟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人的全面發(fā)展。(2005年分析題第34題 )20世紀50年代,北大荒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由于人口劇增,生產力水平低下,吃飯問題成為中國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人們不得不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產量,經過半個世紀的開墾,北大荒成了全國聞名的“北大倉”。然而由于過度開墾已經造成了許多生態(tài)問題。現(xiàn)在,黑龍江墾區(qū)全面停止開荒,退耕還“荒”。這說明

A.人與自然的和諧最終以恢復原始生態(tài)為歸宿

B.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行為都會遭到“自然界的報復”

C.人在自然界面前總是處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們應合理地調節(jié)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D】(2004年單選題第2題)右邊這幅漫畫對于我們認識人與自然關系的警示意義在于

A.人類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將受到自然界的報復

B. 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來自于不當?shù)娜祟悓嵺`方式

C. 人與自然的關系本質上是對立的

D. 人類依附于自然是擺脫自身困境的根本出路【AB】(2008年多選題第17題)。自然環(huán)境和人口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5)實踐活動是形成社會的基礎。歷史唯物論對社會生活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的揭示,就是著眼于實踐并以實踐為基礎來進行的。

39.社會有機體與社會結構

(1)社會有機體是囊括全部社會生活及其關系的總體性范疇,指人類社會是以生產方式為基礎的各種關系同時存在又相互依存所構成的整體。

(2)同生物有機體相比,社會有機體具有三個基本特征:社會有機體形成于人的實踐和交往活動之中;社會有機體是一種以人為主體的具有自我意識的有機體;社會有機體再生和更新的內在機制是三種生產(物質、精神和人自身)的統(tǒng)一。

(3)社會有機體思想的方法論意義:社會有機體思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為我們全面理解社會的內部結構、生長機制以及運動規(guī)律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要把對個別社會現(xiàn)象的研究上升到對社會總體的研究;黨的科學發(fā)展觀中的全面發(fā)展的“四位一體”的新布局和協(xié)調發(fā)展的“五個統(tǒng)籌”的新思路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代際平等”的新理念,是社會有機體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

(4)社會結構是指社會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其內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社會關系是在人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人類三大實踐活動的對象化形成社會的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文化結構,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結構。

40.社會經濟結構的內容和功能

社會結構是指社會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方式,其內容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而經濟結構、政治結構和觀念結構的有機結合構成了社會的基本結構。社會經濟結構是指同生產力發(fā)展的一定階段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

相關推薦
復習指導 2017考研英語單詞中的詞根詞綴匯總 2017考研線性代數(shù)重點公式匯總
考研時間 跨考教育整理—2017年考研時間表 2016考研真題及答案解析
復試分數(shù)線 34所自主劃線高校歷年考研復試分數(shù)線 歷年考研國家線匯總(跨考教育整理)

如今已進入5月下旬,2017年的考生已經開始了緊張的復習,你是否急需測試一輪復習效果?是否急需對一輪復習進行總結開啟二輪復習規(guī)劃?是否對自身實力心存疑慮,又想沖擊名校?為了幫助各位考生,特在跨考教育上市周年慶時期,推出端午四天三夜測評營,6月8日—11日,權威測評、補弱培優(yōu)、掃除盲點,點擊免費預約搶占座位<<<<

2017考研信息交流群329446765

關注微信:kkkaoyan,找研友、找干貨、院校資料,1對1輔導預約,助力研途更順利

會不定時贈送免費課程,供考生參考復習。也可與研友進行交流,共享考研信息與方法。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yè)課1對1+專業(yè)課定向輔導+協(xié)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guī)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shù)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xié)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yè)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guī)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yè)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lián)系,電話:400-883-2220